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商标法 > 商标动态 > 中美经贸论坛纵论五大议题

中美经贸论坛纵论五大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24 03:45:35 人浏览

导读:

议题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出路何在2月14日-15日,由人民日报社和美国中国总商会共同主办、中国商务部特别支持的中美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中美有识之士汇聚北京,围绕扩大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并购、人民币汇率浮动、解决贸易不
议题——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出路何在
  2月14日-15日,由人民日报社和美国中国总商会共同主办、中国商务部特别支持的“中美经贸论坛” 在北京举行。中美有识之士汇聚北京,围绕“扩大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并购、人民币汇率浮动、解决贸易不平 衡”等五项重要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中美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为推动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在中美经贸领域中,与市场问题紧密相连的便是贸易问题。在中美贸易合作中,进口与出口、顺差与逆差、平衡与不平衡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在谈论这些话题时,我们也始终记着六个字:“发展、平等、互利”。“发展”是中美贸易的动力,“平等”是中美贸易的前提,“互利”是中美贸易的目的。真正做到“发展、平等、互利”,也正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出路所在。

记者:王立嘉

用贸易衡量国家利益有失偏颇
  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谈判最核心的问题,当然也是中美学者关注的焦点。而在2月14日的 “中美经贸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双边贸易逆差‘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的全新观点。谢伏瞻同时提出,在经济 全球化大背景下,简单用贸易衡量的尺度,来衡量国家利益的损益是偏颇的。他认为,双边贸易逆差没有任何经济意义,它也不是一个好的衡量双边贸易利益的指 标。
  中美贸易稳定有利于世界
  论坛上,谢伏瞻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正受到两国政府、企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客观地认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地措施,逐步缓解这一矛盾,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他认为,首先,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近年来,中美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总额持续增长。按照中方的统计,2005年双边货 物贸易总额已经达到2116亿美元,美国略低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国。按照美方的统计,双边货物贸易 额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2314亿美元,中国是美国仅次于加拿大、墨西哥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刺激两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连 续几年来实现了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保持稳定、就业增加较多、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在稳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福利也明显改善。 美国也是发达国家当中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3大经济板块中一枝独秀。中美贸易的扩大使美国的企业大获收益、美国的消费者大获实惠,对降低美国 的通货膨胀、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page]
  中美两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有效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的GDP占全球GDP 的总量大体在1/3左右;2003年、2004年美国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0.9%和34%,中国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份额虽然不 高,但增量在这两年当中分别达到16%和14.5%,中美两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一半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所以,促进中美贸易的健康 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必须从全局的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3方面解析“不平衡”
  正视中美之间存在的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更要客观地分析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谢伏瞻从3个方面客观分析了中美贸易存在的“不平衡”。
  首先,中美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程度。
  其次,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第一、中美双边贸易的增长与亚太地区整体贸易格局的变化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2001年———200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全部贸易逆差增加了 4.68个百分点,同期美国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份额下降了7.06个百分点,可见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总体上是下降的。对华贸易逆 差的增加,主要是东亚地区出口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真正受益的主体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第二、随着国际化、国际产业化的步伐加快,美国、欧 盟和东亚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近年来对华的直接投资额都在增加,产业转移的规模也在扩大,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当中50%以上是加工贸易,相当部分是跨国公司之间 的内部交易。2003年在对美贸易顺差中,外资企业进出口的顺差占对美贸易顺差总额的70%。另外,由于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直接销售已 经代替了以往的对华出口。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经占中国碳酸饮料30%的份额,还有汽车手机,合资和独资企业也占有中国市场比较大的份额,可见在经济全 球化大背景下,简单用贸易衡量的尺度,来衡量国家利益的损益是偏颇的。双边贸易逆差没有任何经济意义,它也不是一个好的衡量双边贸易利益的指标。
  再次,从中美经济贸易发展和总体格局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中美贸易格局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美贸易论差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对华的产品是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其中顺差最大,增长最快的是农产品和化工 产品,现有的贸易结构明显地表现出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是由于美国本国的政策限制,在高科技领域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而已。另外也不能 “就贸易论贸易”。[page]
  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
  事实上,中国是美国主要资金输入的来源之一,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投资渠道相当一部分是美国的国债,这对于弥补美国的双赤字,维持美国的低物价,促进美经济的稳定增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谢伏瞻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与美国近年来奉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的贸易赤字由来以久,这是由于美国储蓄率低于投资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 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美国的内部结构失衡,必然导致外部的失衡,事实上美不仅同中国存在贸易不平衡,与其十大贸易伙伴都存在逆差,在其全部200多个贸易伙 伴之中,只有9个国家和地区为顺差,如果美国不调整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使减少对华的贸易逆差,也会增加对其他国家的逆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要坚持互利共赢,努力缓解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努力减少双边贸易差额,有利于中美之间建立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应该引起双方的高度重视,对中国而言,我 们正致力于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内需上,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对外需的依赖,包括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更加完善的工农产增加教育卫生等公共投入。
  中国正在加快银行体系改 革,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弹性,我们正在完善,对外经济政策,包括优化出口结构,抑制资源型产品的进口,优化引进外资 的结构,提高引资的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力争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防止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与此同时,美方也应完善本国的经济政策,包括提高储蓄率,减 少财政赤字,缩小对华歧视性贸易的范围,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放宽对华出口的限制,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对于双边贸易的问题,应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磋 商,减少摩擦。在服务贸易领域,双方都应该促进贸易的便利化,中方也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利于扩大服务贸易的进口。
  最后,谢伏瞻表示:只要坚持互利贸易的方针,正视问题、积极应对、完善措施,必将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议题——市场准入:中国市场始终向美国企业开放
无论是着眼于宏观的全球化进程,还是将焦点集中于中美经贸领域,市场问题都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
  中国已按时兑现金融开放承诺——

  金融业应该双向开放[page]

记者:杨曼

  在2月14日的“中美经贸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就市场准入这个议题谈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问题,她呼吁美国的市场向中国金融业更多的开放,金融业的开放应该是双向的。
  金融业发展得益于开放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得益于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是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学会了运用金融经济和国际资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吴晓灵表示,是金融业 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从一个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狭窄意识中,走出来。学会运用金融经济和国际资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贷款消费的观念逐渐被国人所接 受,百姓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便利。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贷出了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到2005年末,中 国国债余额2.7亿人民币,外债余额2600多亿美元,住房按揭贷款余额1.84万亿人民币,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已经达到了37.5万亿人民币。正是金融业 的改革开放让中资机构在市场的竞争中,特别是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中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在中国不断开放中得到了发展, 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金融机构竞争中,所有展示的方法、理念对中资机构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外资银行开展了中间业务服务,对银行业务的专业申请,对银行账户服 务收费,细分客户市场,以及内部管理中的制衡理念都对中资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 中资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加强。吴晓灵举例说,上海是中国内地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金融业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但这并没有对中资金 融机构的发展造成影响,上海的中资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各家银行盈利水平最高的分行,资产质量最好的分行和金融产品创新最多的分行。
  谈到中资银行的发展,吴晓灵列举了一串数字:中资银行实现盈利从2001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的2532亿元人民币;中资银行的贷款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不良贷款率从2001年的25.4%,降到了2005年的9.8%。
  让中国投资人享受改革成果
   截至2005年,已有25家外资银行和机构向中国20家中资银行投资入股,有些银行或投资人入股了多家中资银行。对此吴晓灵表示,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 改造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目的是引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为了促进中资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对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国家保持绝对控股权的前提 下,增加外国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投资,将会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银行改革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人不会危及金融安全。[page]
   她解释说,金融安全从微观上讲是要保持金融机构的微观经营,不要因个别机构的经营不改善而导致系统性挤兑风险;从宏观上讲是保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保 持币制和汇率的稳定,不出现激烈的波动。这是一国宏观调控能力的问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让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绝对控股下,变得更加健康,不会影响金融安 全。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宏观上把握国民经济的机构均衡,让经济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让我们的经济运行有更强的适应性,否则,会殃及具体金融机构的经营。
  吴晓灵表示,坚持金融业改革开放,理顺大体制,是金融业长治久安之计。在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引入国内投资人是我们所期待的,这要求我们加快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让中国的投资人享受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
  中美互相开放17∶8家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我国按时甚至部分提前兑现了金融业开放的承诺:2005年12月,我们提前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了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 南宁5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从而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从18个增加到25个;在证券业和保险业方面,除尚未开放合资公司从事A股承销外,中国政府已在市 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上全部落实了入世承诺。
  吴晓灵指出,目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如要享受中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仍受到入股总比例不能超过25%、单 个外资不能超过20%的比例限制。到2006年底,当中国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这一比例限制只在税收征收上有意义,对业务经营范围的自由度将 不再有约束力。她表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实践表明,尽管近几年外资银行的业务增长比率高于中资金融机构,但外资银行占全国银行业的份额并没有太大的 变化,随着2006年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比重可能会有所增加。
  目前,中国只有8家银行在美国设有8个机构,4个是营业性 的,4个是代表处,但是美国在中国有17家银行,开办了40个机构,其中22个都是营业性的。吴晓灵表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世界资本提供了投资机 会,使各国投资者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一个相对宽容和相互理解的国际环境。她最后总结说,开放应该是双向 的,希望美国的市场更多的向中国金融业开放。


议题——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美国政策取向
长时期以来,在我们所讨论的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在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中,企业因素是密切相联系的,特别是由跨国并购所 带来的企业价值链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出现新的趋势,这就是全球化不断加剧,加快商品贸易和其他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市场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企业。[page]

  跨国并购:国民部门整体竞争力上升

  记者:杨曼

  上个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的趋势不断加剧,跨国并购的案例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联想、中海油收购案等事件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主任谷克鉴教授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两种类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购并大体分为两种类型:战略型和经营型。战略型代表事件为中海油欲收购尤尼科;经营型代表事件有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和长虹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谷克鉴分析,联想购并IBM的PC机业务是在比较长时期国际经营的基础上才购并美国的IBM公司,联想相当长时间都是在亚洲市场经营,随着业务的发展, 已经开始渗透发展到一些像美国北美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而长虹集团现在在东南亚、俄罗斯所做的跨国经营,应当是他们业务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长虹企业是具 有典型意义的内地企业,他们的生产基地在内地,所以他们的物流成本、各种运输成本,加上其他的一些生产要素,整个生产成本可能对他们来说成本会增加。所 以,在最初的阶段,长虹还是在中国内地向沿海地区发展,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大到国际化经营。
  关键词:初步阶段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初步阶段。
   2004年中国企业对外跨国经营整个投资总额不到500亿美元,这样一个对外投资的规模,现在还低于中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国企业近两年出现的 购并现象,是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发展时取得的成就,促进了我们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形成了新的比较优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是在最初 的阶段,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利用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多年间,中国成长了一批不仅在国内有很高竞争力的企业,而且还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企业,应该说我们的比较优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联合国贸发会议把世界各国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情况做了一个举证分析,以坐标轴来看, 第一象限是FDI的绩效和潜力两者都高的情况,第二象限是绩效比较低,但是潜力比较高,第三是绩效比较高,潜力比较低,第四是FDI的绩效、潜力两者都比 较低。中国处在第一个象限,美国和俄罗斯都处在第二个。其中还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他们具有比较高的FDI潜力,有一些绩效已经开始显示出来了,这就是中 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动因。
  关键词:两大部门
  中国两大部门,一个是国民部门,一个是外资部门。国民部门基本上概括国内企业,立足中国的本土企业;外资部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三资企业、港澳台企业。[page]
   在整个90年代,中国两大部门的竞争力情况是,外资企业的竞争力比国民部门要高出很多。在20世纪末期中国加入WTO世纪之交,两大部门的竞争力发生了 非常明显的变化,也就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开始追赶外资企业,一直到2001年—2002年。2005年的统计出来以后,与2004年做了一个模拟计算,我 们发现国民部门的竞争力出现高于外资部门的竞争力的现象。
  谷克鉴解释说,这是基于中国在80年代以来,产业部门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发展的部门竞争力状况主要决定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他表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部门和外资部门经历了长期的竞争,整体竞争力是上升的。
  关键词:三个政策含义
  根据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考察,谷克鉴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政策可以显示出三方面的政策含义。
  第一是企业的选择。应该鼓励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国际化经营。我们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他们国际经营的经验,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
  第二就是在具有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战略性的投资和跨国经营。
  第三是投资东道国的选择。根据世界各国投资环境、潜力绩效的分析应当说可以构成中国企业国际化资本的蓝图。


议题——保护知识产权:中美两国长期合作的重点课题
中国政府开展的以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犯罪为重点的“山鹰行动”仍在继续中,在中美经贸合作领域中,如何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思考也在继续。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治标与治本都是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所应审视的角度,保护知识产权将是中美两国长期合作的重点课题。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坚实的知识产权支撑

  记者:杨曼

  保护知识产权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企业对中国改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的要求,双方近年来也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在刚刚闭幕的中美经贸论坛上,就中美长期合作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与会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争取剩下的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中国WTO谈判代表团法律专家组组长张玉卿律师说。目前,现在发达国家占据着97%的主要知识产权,剩下的 3%,不单单是我国、还有100多个国家也在争取。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中,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贸易额仅占2%,仅有21%的企业有商标,有 50%的企业完全靠贴牌,余下的29%是没有商标的企业。张玉卿认为:“这种情况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是不相称的。”[page]
  在论坛上,张玉卿 列举了4个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在经贸活动中重要地位的因素:首先,中国加入了WTO、已经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参加了相关国际条约,我们有履行的义务;其 次,中国已经制定了全面、现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行政法及部门规章,需要的是执法必严;第三,中国要想保持经济高水平发展、增加贸易含金量,都需要对知识 产权进行保护;最后,未来的世界是对知识产权占有率的竞争。
  张玉卿表示,为了本企业的生存、为了地方利益而故意放纵侵权盗版的行为不单是违 法,更像是吞食鸦片一样,是在侵害自己肌体的健康。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永具生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产权支撑之上。张呼吁说:“发展经济仅靠 量的增长或者简单地重复再生产还不够,必须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和农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外国企业的利益,更是对中国自身经济的保 护。”
  中美应建立多方位长期合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在论坛上指出,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中美都十分重要:在中国加入 世贸、中国市场逐步走向经济市场化和中国越来越多的加入全球经济化浪潮中这3个因素的推动下,中美两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两国经贸发展所带来的影 响。目前,中美两国已经建立起中美商贸联委会下的知识产权磋商机制,成立了中美商贸联委会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就两国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磋商、交流 与合作。
  尽管如此,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差异。中方认为中国政府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了执法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美方则认为:中国政府为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和保护采取了不少措施,但
  是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在这种差异下,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对中国和美国都十分重要。”李玉光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已经确定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国策,“十一五”期 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强自主的创新能力。2005年中美贸易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美国在华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持有量在持续增加。中国在知识产权保 护状况,不只关系到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在中国以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也关系到美国的企业和产品在中国的利益。
  李玉光总结说,长期、多方位 的中美知识产权合作,对两国来讲是一种共赢。中美两国可以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人才培训、知识产权制度的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促进企业应用和创造知识 产权等方面开展长期而有效的合作,这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将会给中美两国带来共赢的局面。[page]
系统工程解决全球“公害”
  与会的 几位外国专家也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商会东北亚事务主任王杰表示,目前全球盗版和其他侵权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商业发 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需要共同解决这一“公害”。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全球性的合作。在赞赏中国强调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政策的 同时,王杰建议在具体操作中要加强执法,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2005年美国商会与江苏、广东省就知识产权问题举行过圆桌会议,他表示期待 新一年能与更多的省市合作、以及与中国商会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美关系全国 委员会前会长何立强认为,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产权保护非常关键,必须有法律进行约束,而且要实施有效。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国正在发生 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建立了很多的法律,这种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到更好的前景。何立强表示,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中美经贸的热点,也是 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教育孩子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奖励,以及采取法律手段保护等 等。


议题——人民币汇率浮动与中美贸易
2月14日,中美经贸论坛开幕的当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8.0477元。而在2005年7月21日,即中国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制度的那天,这一比价为1美元兑8.2764元。

  交锋人民币汇率

  记者:王立嘉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浮动一直是中美贸易间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中美经贸论坛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先生、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以及何伟文、约翰·拉特里奇等中美学者都坦诚地交换了意见。
  蒙代尔:不是货币惹的祸
   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一个货币的问题,蒙代尔这样认为。他说,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在制造业等领域的竞争优势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冲击,一个 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会朝着保护主义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因此就要应对现在中国生产力,正如在20世纪早期,他们要应对美国生产力上升的情况一样。但是中国 的冲击是现实性的,不是货币问题,因此也不能够通过货币价格、既汇率问题加以解决。其他国家并不能通过运用货币这个工具来应对中国的竞争冲击。[page]
   蒙代尔同时对人民币升值表示了谨慎态度。他指出,有一些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或者升值的声音:认为中国需要通过升值来避免通货膨胀。但是,应该让中国自己 判断什么是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从而决定有关的政策。蒙代尔列出了12条有关反对人民币升值的观点,即所谓的“蒙代尔原则”。他认为其恶果是会减少外商直接 投资,增长率下滑,不良贷款情况恶化,增加失业,给农村带来通货紧缩,使整个南亚地区不稳定,破坏中国货币的影响,破坏中国对于世贸规则的遵守,并最终引 起亚洲经济下滑等等。
  蒙代尔最后这样总结自己的发言:不要加快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缓慢升值步伐,“让人非常欣慰的是,人民币首次升值后,一直再没有超过1%,我希望能够保持这种趋势。”
  夏斌:美国要负起大国责任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现象是:全球的储蓄供大于求。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它已从过去的资本输出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入国,也就是说,美国源源不断地 从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以及石油输出国家借钱维持它的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间,必然引起美国和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在美国主流学术界也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状况是因为美国目前储蓄率下降太快造成,言外之意是美国自身的经 济原因引起的。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这样一种变化是由于发展中的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出口导向型的经 济增长,积累了过多的美元储备,就是这些国家积累了太多的外汇储备———美元,美国才从资本的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的失衡,主 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形成的。
  面对这两派的观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解决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国应负起大国的责任。”
   夏斌认为,全球储蓄供大于求,美国靠借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维持经济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自觉地持有比较多的美元储备,又投放美 国市场,这种状况是政策过程的结果。可以说,目前全球经济失衡这种状态能够继续勉强维持,正是靠着美国的介入资本额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接触额的恒定完成 的。
  夏斌指出,全球储蓄“供大于求”这种状况继续存在的制度因素和主导因素是,在美国政府掌控下的美元发行的局面之下,以美元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体系制度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间的主导地位决定的。而不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自愿造成的。[page]
  据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维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夏斌认为须有4条原则。
  第一,持有较多美元储备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国内的改革发展内需,根据各个国家发展双边多边贸易,特别是中、日、韩双边、多边贸易。可以预料,亚洲各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必然有“去美元化”进程,这可能是新的过程中国际货币之间重大的变化,相关国家、政府都应该有所精神准备。
  第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应该对解决全球经济制衡负起第一经济大国的责任,只有大国的行动,才能推动全球解决经济失衡,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等等,也就是说,在改革之中,适当地缓解世界经济矛盾。
   第三,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亚洲各个国家加快货币合作,逐步考虑实施“去美元化”问题,尽可能减少美元汇率的过度波动对亚洲各个国家经济 增长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美元政策,不能一位地追求美国一国经济政策目标,就以大国姿态负起货币大国的责任。
  第四,中国是发展中 国家,又是发展较快、正在崛起、被世人关注的国家,毫无疑问有责任维持和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要加快改革,包括逐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 革。在新的世纪中,中国要遵守WTO等各级组织的有关规定,又要主动和世界各国加强紧密合作,以迎接来自新世界格局中、包括货币体系中的新挑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